UHZ1:遥远星系与黑洞

UHZ1:遥远星系与黑洞

2023年11月10日 UHZ1: Distant Galaxy and Black Hole Image Credit: X-ray: NASA/CXC/SAO/Ákos Bogdán; Infrared: NASA/ESA/CSA/STScI; Image Processing: NASA/CXC/SAO/L. Frattare & K. Arcand Explanation: Dominated by dark matter, massive cluster of galaxies Abell 2744 is known to some as Pandora’s Cluster. It lies 3.5 billion light-years away toward the constellation Sculptor. Using the galaxy cluster’s enormous mass as a gravitational lens to warp spacetime and magnify even more distant objects directly behind it, astronomers have found a background galaxy, UHZ1, at a remarkable redshift of Z=10.1. That puts UHZ1 far beyond Abell 2744, at a distance of 13.2 billion light-years, seen when our universe was about 3 percent of its current age. UHZ1 is identified in the insets of this composited image combining X-rays (purple hues) from…

NASA开放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图库,海量数据任你访问

NASA开放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图库,海量数据任你访问

钱德拉档案集速览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已经运行了20年之久,在整个宇宙中对成千上万的X射线源进行了观测,而这些数据现在就存储在对外公开的公共档案中,在观测数据获取一年后(甚至更早)的时间里,任何人都能够进行访问。 大多数时候,钱德拉的数据档案只为科学研究目的服务于专业的天文学界,但实际上,这些数据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包括业余的天文学研究者和太空爱好者在内,有一些非专业的公众人士也会浏览像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所维护的一些天文档案,而他们的工作曾直接导致了全新星体的发现、神秘星际现象的探索研究,以及惊为天人的宇宙物体图像创造。 10月31日,一组光学合成图像正式向公众开放发布,这组由多种类型的光数据组合成得到的图像,使用了钱德拉的X射线数据以及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可见光数据。在美国,每年的10月是著名的“存档月” (Archive Month),这组由“天文艺术家”朱迪•施密特(Judy Schmidt)制作的图像集,是本次“存档月”的突出作品之一,同时也宣传和展现了所有类型档案的贡献。如何利用钱德拉的数据制作图像?相关的软件工具、使用说明和教程都是免费的,并且可以在许多线上的地方找到,例如https://chandra.harvard.edu/photo/2019/archives/。 这个新档案库中的所有星际物质,都位于大麦哲伦星云(Large Magellanic Cloud,LMC)这一距离银河系约15万光年的小型卫星星系之中。这些图像包括: 上面一行,从左到右依次是: 图片制作:朱迪•施密特(CC BY-NC-SA); 数据来源:NASA / CXC / SAO和NASA / STScI。 N103B:白矮星(white dwarf)是类太阳恒星(Sun-like star)演化的最后阶段,密度极大,当一场热核爆炸摧毁了双星系统中的白矮星并产生了超新星(supernova)时,它留下了这个发光的碎片场,被称为超新星遗迹(supernova remnant,SNR)。钱德拉的X射线数据在这张超新星遗迹图像的左侧最为明显,表现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代表的是温度高达数百万度的气体,在爆炸中,恒星被摧毁成碎片从而产生了高能的冲击波,这些气体就是因此被加热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可见光数据在这张图的右侧最为明显,与X射线数据的重叠大部分表现为粉红色和白色。 图片制作:朱迪•施密特(CC BY-NC-SA); 数据来源:NASA / CXC / SAO和NASA / STScI。 LHA 120-N 44:图中的恒星形成区域表现为一个巨大的气泡,由于风是从年轻的恒星处流出的,这个巨大的泡泡看起来就像是从图像中间吹出来的。钱德拉的数据在图中表现为紫色和粉红色,显示了这种超大气泡状的热气体;而哈勃的数据在图中表现为橙色和浅蓝色,显示了系统中的气体和灰尘。 图片制作:朱迪•施密特(CC BY-NC-SA); 数据来源:NASA / CXC / SAO和NASA / STScI。 LMC N63A:在一颗巨大的恒星爆炸之后,它留下了能被钱德拉和哈勃观测到的超新星遗迹。钱德拉的数据在图中表现为红色、绿色和蓝色,显示了温度高达数百万度的气体以及超新星的爆炸波。遗迹右上角的浅棕色区域代表了密集的气体和尘埃云,这些星际物质反射了哈勃探测到的可见光。 下面一行,从左到右依次是: 图片制作:朱迪•施密特(CC BY-NC-SA); 数据来源:NASA / CXC / SAO和NASA / STScI。 DEM L71:这一超新星遗迹也被称作SNR 0505.7-6752,它的钱德拉图像揭示了由发光的铁和硅(绿色和蓝色)组成的内部云层被外部的爆炸波(红色)所包围的景象。在白矮星毁灭过程中产生的外部爆炸波,也可以从哈勃望远镜的可见光数据(红色和白色)中看到。 图片制作:朱迪•施密特(CC BY-NC-SA); 数据来源:NASA / CXC / SAO和NASA / STScI。 DEM L238:在这张DEM L238(也被称作SNR J0534.2-7033)的图像中,还发现了由白矮星爆炸引起的另一超新星遗迹。钱德拉的图像数据在图中表现为黄色、绿色和亮红色,显示了温度高达数百万度的气体;哈勃的数据则显示了系统中温度较低的气体,在红色遗迹的外围边界附近。 图片制作:朱迪•施密特(CC BY-NC-SA); 数据来源:NASA / CXC / SAO和NASA / STScI。 N132D:不论是在大麦哲伦星云还是它的星系表亲小麦哲伦星云(Small Magellanic Cloud,SMC)中,N132D都是最亮的超新星遗迹,除此之外,N132D还属于一类非常罕见的超新星遗迹,具有较高的氧气含量。科学家认为,我们呼吸的大部分氧气,其来源就是N132D经历过的类似的爆炸。在这张图中,钱德拉的数据表现为紫色和绿色,哈勃的数据则表现为红色。 钱德拉项目由NASA的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负责管理,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史密松天体物理台(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的钱德拉X射线中心负责控制相关的科学和飞行业务。 参考来源: [1]https://www.nasa.gov/mission_pages/chandra/combing-through-the-x-ray-files.html [2]https://chandra.harvard.edu/photo/2019/archives/  

第谷超新星:恒星的死亡

第谷超新星:恒星的死亡

In 1572, Danish astronomer Tycho Brahe was among those who noticed a new bright object in the constellation Cassiopeia. Adding fuel to the intellectual fire that Copernicus started, Tycho showed this “new star” was far beyond the Moon, and that it was possible for the universe beyond the Sun and planets to change. Astronomers now know that Tycho’s new star was not new at all. Rather it signaled the death of a star in a supernova, an explosion so bright that it can outshine the light from an entire galaxy. This particular supernova was a Type Ia, which occurs when a white dwarf star pulls material from, or merges with, a nearby companion star until a violent explosion is triggered. The white dwarf star is…

钱德拉发现最遥远的黑洞

钱德拉发现最遥远的黑洞

NASA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数据揭示最遥远的黑洞。 Credits: X-ray: NASA/CXO/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olica de Chile/F. Vito; Radio: ALMA (ESO/NAOJ/NRAO); optical: Pan-STARRS 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发现了一个早期宇宙的黑洞,它被大量气体掩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远的黑洞。这个黑洞存在于大爆炸后8亿年(当今宇宙年龄为138亿年),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迹象,证明宇宙历史早期存在这样的黑洞。 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数百万到数十亿倍,通常通过从周围物质盘中吸取物质来增长。快速的增长会导致黑洞周围一小片区域内产生大量辐射。科学家将这种非常明亮、紧凑的光源称为“类星体(quasar)”。 根据目前的理论,在黑洞的早期成长阶段,一团密集的气体将物质输送到黑洞周围的圆盘中,将类星体大部分的明亮光线从我们的视野中隐藏起来。随着黑洞快速消耗物质并变得更加庞大,气体云被逐渐耗尽,我们就能观测到黑洞周围明亮吸积盘了。 “在这种‘隐形阶段’找到类星体是极具挑战性的,因为它们的大部分辐射都被吸收,目前的仪器无法检测到,”来自智利天主教大学(位于智利圣地亚哥)的研究员Fabio Vito说道,“多亏了钱德拉和X射线穿透气体云的能力,我们终于做到了。” 这一新发现来自对类星体PSO167-13的观测,最初由夏威夷的光学望远镜Pan-STARRS发现。光学望远镜的观测发现,当宇宙年龄不到10亿年时,大约有200个类星体已经很明亮了。这些望远镜只能有效地发现无遮掩的黑洞,因为薄薄的气体和尘埃云就可以削弱仪器检测到的辐射。由于PSO167-13是这些观测之一,天文学家预计它未被遮挡。 [rml_read_more] Vito的团队通过使用Chandra观测PSO167-13以及其他九个类星体来测试这个想法。经过16个小时的观测后,仅从PSO167-13中检测到三个X射线光子,均具有相对较高的能量。由于低能X射线比高能X射线更容易被吸收,可能的解释是,类星体被气体高度遮挡,因此我们只能检测到高能X射线。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该文论的共同作者Niel Brandt说:“这完全是一个惊喜,就像我们期待一只飞蛾,却找到了一个茧。正如预期,我们观测到的其他9个类星体都未被遮挡。” 关于PSO167-13的一个有趣的转折是,它所在的星系有一个紧密的伴星系(companion galaxy),之前被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阵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ALMA)和哈勃太空望远镜所观测到。由于它们距离太近,而且X射线源又很微弱,该团队无法确定新发现的X射线是来自类星体PSO167-13还是边上的伴星系。 如果X射线来类星体,那么天文学家需要解释为什么类星体在X射线中看起来非常隐晦,而在可见光下则不然。一种可能性是,在进行光学和X射线观测所间隔的三年中,类星体被遮蔽的程度大幅度并快速增加。 另一方面,如果X射线来自伴星系,那么说明我们在PSO167-13附近探测到了一个新的类星体。这将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遥远的类星体对(quasar pair)。 无论是哪种情况,钱德拉探测到的类星体来自大爆炸后8亿年,将是人们看到的最远的类星体。在此之前,最早的记录是13亿年。 研究团队计划跟进更多观测以了解更多信息。 来自智利天主教大学、千禧天体物理学研究所(Millennium Institute of Astrophysics,MAS)的成员、论文共同作者Franz Bauer表示,“通过更长时间的钱德拉观测,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估计黑洞被遮蔽的程度,并且识别出X射线源究竟是来自类星体还是伴星系。” 研究团队还计划寻找更多高度隐蔽的黑洞。 “我们怀疑早期宇宙中的大多数超大质量黑洞是高度隐蔽的:所以探测并研究它们、了解它们如何能够如此迅速地增长到十亿个太阳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来自意大利国家天文物理研究所(INAF,位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共同作者Roberto Gilli说。 研究结果的论文发表在《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可在线获取。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负责管理钱德拉计划。史密森天体物理天文台的钱德拉X射线中心(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控制科学和飞行操作。 有关更多钱德拉的图像、多媒体和相关材料,请访问:http://www.nasa.gov/chandra